生态长阳
林区熟语——建党90年,湖北长阳从“鬼世人间”越入“梦境家园”
骆胜东专业号 | 2011-5-4

    2011年是建党90周年。90年来,我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开创了盛世美景。长阳地处武陵山、巫山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是湖北重要林区。90年来,林区人民跟随中国共产党从黑暗到光明,从贫穷到小康,心中充满了幸福的憧憬。90年的变化沉淀到文化里,反映到语言中,形成了一些常用的固定短语——熟语。笔者结合关注森林活动,信手拈来,缀成一文,恭奉于前,向党献礼。

从“鬼世人间”到“太阳出来满天红”

    “鬼世人间”是长阳林区人民特有的熟语,是用来形容旧社会的,其他地方没有这个说法。

    旧社会,受“三座大山”的压迫,林区人民衣食住行和文化生活都不畅快,过的是苦生活,女人们甚至连正式的名字也没有一个。群众普遍吃不饱、穿不暖,“糠菜半年粮”,有的农户一家人只有一条裤子,过着“野人”的生活,觉得“面饭懒豆腐,草鞋家机布”就是幸福生活,常说:“几时吃一顿饱饭,死哒也闭眼”!当时的真实写照是:“衣也缺来食也缺,屋上盖的高粱梗,床上垫的包壳叶,祖孙父子都遭孽”,“辣椒当盐,豆腐过年,一条裤子穿了几十年,团总还来派捐”,“红寨山上几十户,穷得穿不上补巴裤”,“老鼠子跑得一身汗,找不到一粒过年的饭”,于是得出结论:“这真是鬼世人间”!解放前夕,长阳县治所在地龙舟坪镇仅两家商铺,由于物价飞涨,难以为继,出春联曰:“三百六十日光阴真算虚度,四千八百倍物价也太盈余”!不少人起来反抗这“鬼世人间”,但都以失败告终,于是许多人寄希望于土地等神灵,盼望他们“生为廉宪使,殁作惠民神”,消灾化难,降福人间,然而,这也仅仅是“年年失望年年望”的一点精神寄托。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诞生了!林区人民在长夜里看见了星星之火,立即随之扑身轰轰烈烈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大革命运动。地处华中腹地的长阳组建了中共长阳特别支部,组织领导长阳各族人民投身革命洪流。“一切权力归农会”让广大农友扬眉吐气,抓捕大土豪劣绅和横行乡里的地痞流氓20多人,游街示众,公审惩办,鼓舞人心,前歌后舞。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白色恐怖笼罩林区。贺龙率红四军进军长阳,使斗争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林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掀起了土地革命风暴,建立了长阳苏区。1929年1月,中共长阳县委建立,并于1930年10月正式成立苏维埃政府,组织了西湾起义,建立了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第一支以军为建制、以土家族为主体的工农红军——红六军,促进了苏维埃运动的发展,总面积一度达到3300平方公里。“太阳出来满天红,红军里头出贺龙。贺龙跟着共产党,共产党一心为工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中国共产党万岁”等歌谣和口号遍布林区,深入人心。

从“过日本人的”到“会走路的跟党走”

熟语“过日本人的”或“像过日本人的”形容一片狼藉。这是长阳人民用血的教训换来的熟语,伴随着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使人民更加坚定地跟党走。

抗日战争中,贺龙率部北上深入敌后抗日,地方党组织组成统一战线坚持抗战。长阳作为大西南的门户受到日军疯狂进攻,不时出动飞机进行狂轰炸,林区人民进行了不折不挠的斗争。1943年5月21日到25日,日军以四个师团3万之众分三路进犯长阳,会师高家堰,企图夺取鄂西要塞石牌,进而进攻大西南。东半县11个乡沦入敌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因此,“过日本人”的经历永留人们记忆深处,成为熟语。

    当然,日本人当年在长阳并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处处受到军民的顽强抵抗,入侵12天即溃败出境。特别是太史桥战役气壮山河,3000日军横尸太史桥,彻底打破了日军的如意算盘,鄂西会战告捷。据统计,抗战期间,长阳应征参战将士2.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以上,应征民夫548.48万人次,为部队运送粮食弹药及伤兵、开辟鄂西会战军营线路12条780公里,用碧血写就了抗战史诗,创造了胜利奇迹。林区人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把粮食送到前线,而自己却食草根,终年食盐不入口者大有人在,饿死累死者不计其数。抗战开始时全县人口25.5万多人,到抗战结束21万人,减少4.5万人。强大的敌人被打倒了,林区人民用生命和鲜血印证了毛泽东“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

1949年7月,人民解放军飙发凌厉,渡江南进,“三座大山齐倒地,五星红旗高入云”同年11月11日,长阳全境解放,人民翻身做了主人。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并贯彻农业八字宪法,生产力逐步得到解放,生产发展较快。林区人民以主人翁精神投入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潮。周启本打宕改田治理水土全国闻名,成为60年代全国“农业学大寨”的序曲。覃祥官发展药园搞合作医疗,全国效仿,将全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吸引到了农村。吃饭、穿衣、住房、看病等旧社会无法解决的问题一一得到解决。林区人民将党的恩情唱在了山歌里,形成系列感恩熟语。如“日晒想起云遮荫,落雨想起伞遮身,口渴想起清凉水,天黑想起指路灯,幸福想起党的恩”;“党是水来我是鱼,社是青山我是煤。鱼儿活在深水中,煤在青山怀抱内”;“会听歌的听歌头,会打铳的看枪口,会用牛的看牛脚,会种田的炼脚手,会走路的跟党走!”

从“树上挂金子”到“梦境家园”

林区熟语是不断发展的。现在“树上挂金子”成为群众时髦语言,“梦境家园”则经常出现在长阳官方语言里,与之相伴的还有“山水画廊”、“财富宝地”等。

长阳是山区县,开门见山,满目皆树。过去,长阳的经济林规模不大,没有规模效应,因此树不值钱。人们向往“摇钱树”,却不相信靠树能轻松致富,“栽树二十年,喂猪要一年,背脚六七天,造林不赚钱”,宁愿“砍掉一棵树,解放半亩田”,甚至“上工一把锄头,收工一把斧头”,50°的坡也要“望天收”一把。

1950年,县委、县人民政府号召“植树造林”,并强调“禁止随便砍伐树木,要知山地伐林容易植树难”,要求全县每5口人增植1棵桐树。1956年毛主席发出“绿化祖国”号召,县、区、乡相继成立绿化造林组织,“向荒山荒地进军”,“男女老少人人造林”,把群众植树活动推向了高潮。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林权改革,实行林业“三定”,“山定权,人定心,树定根”,群众治山有权、管山有责、养山有利。群众说:“想翻番,要靠山”、“要想长远富,只有多栽树”,“包田有吃穿,包山搞小康”。县西渔峡口镇岩松坪村大力发展柑,头年种,二年管,三年就受益。村书记姚朝举身居半山,没有适宜的地方发展柑,就用良田11亩换下河边6.5亩荒山进行开发,年收5万斤,仅此一项就收入3万元以上,引领了清江柑产业的发展高潮。姚朝举说:“柑树上挂金子”!县北榔坪镇综合开发资丘皱皮木瓜产业,花、果、树都生金,“花果石”变成了“花果山”,连续举办了五届中国榔坪木瓜花都旅游文化节,产品远销东南亚,群众说:“木瓜是金瓜!”长阳挂金子的树还有很多,核桃、油茶、漆树撑起了百万亩木本油料产业大县,栀果、茶叶等小灌木也发挥出巨大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不胜枚举

经过90年的风雨历程,昔日的夷水巴方遍栽“生态树”、“文化树”、“摇钱树”!面对新形势,县委书记马尚云怀揣美好愿景,带领全县人民主动融入宜昌都市圈,推进宜昌长阳一体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宜昌都市圈一个具有浓郁巴土风情的文化名疆;清江绿色食品、锰铁矿业、清洁能源3个百亿产业集群成为长阳经济腾飞的脊梁,使长阳成为经济充满活力的财富宝地;“清江水·土家源”主题工程使三百里清江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成为中外游客心驰神往的“梦境家园”;惠济民生的“七大工程两项计划”得到温家宝总理的肯定和赞赏,使林区成为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和谐社会

在党的领导下,长阳人民从“鬼世人间”走向了“梦境家园”,数次震动全国:早年日军在长阳撞得头破血流成就著名的鄂西大捷,后有大寨以长阳为样板修建梯田创造了全国第一,又探农民合作医疗新路受到毛泽东、温家宝肯定再创全国第一,新时期率先打造百万亩木本油料成为中国第一县,国家林业局长称之为“在生态保护中改善民生的区域样板”。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熟语心中记,变化照汗青,从长阳小小的熟语中反映出中国经济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林区人民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只要永远跟党走,生活就会越来越美好!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林业局 骆胜东 13508601932)

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
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file技术构建